梅康里,位于潮阳谷饶镇深洋村,由民国年间广东都督、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结义兄弟陈梅生所建。陈正为其长房长孙,据他介绍,陈梅生早年在汕头经商,创办“柿饼行”,稍后生意做大,北上上海,南下南洋,走南闯北,发了大财。 后来他跟随孙中山参加“同盟会”,并-与陈炯明、马育航(音乐家马思聪的父亲)三人结为拜把兄弟,由陈炯明掌管政治、军事,马育航负责组织宣传,陈梅生负责军需后勤,一起出来打天下。后因陈炯明提出建立与美国联邦制相仿的“联省自治”,与孙中山政见不合,马育航又在上海遭暗杀,于是陈梅生于1921年回乡购地筹建“梅康里”,至1924年正式动工兴建。
“梅康里”规划用地估计确5000平方米,为“前埕后厝”式,汁划建设一座五壁联大厝,前面为大灰埕、照壁、花园,后面正十为祠堂“梅祖家祠”,左右共有四座“四点金”、四座“下山虎”以及其他配套,至1929年陈梅生去世时,尚未建成。 后由陈梅生长子陈祖武续建(陈祖武曾任民国时期的普宁县长)至1934年尚未完工,前后历时10年。仅仅是中间的祠堂和左侧的两座“四点金”、两座“下山虎”,以及厝前大灰埕、照壁、花园等附属建筑,就耗资10多万银元。至1948年,陈梅生在柬埔寨“过番”的几个儿子事业有成,回乡准备续建“梅康里”,完成先父的夙愿。 由于当时为解放前夕,社会动荡,人心浮动,一直迟迟未能动千。随后,他们重回柬埔寨,接着解放后“土改”,“梅康里”收公,分给当地村民,陈氏家族只留陈正的“赤脚妈”在其中一个房间居住,其他均已远走他乡。陈正夫妇在汕头聿怀中学读书,思想进步,参加革命。 因而,解放后留在潮阳,因家庭关系,历尽波折。20世纪70年代,柬埔寨爆发“红色高棉”运动,陈氏家族在柬埔寨受到清洗,财产充公的充公、散失的散失,家族人员死的死、跑的跑。幸存者全部逃离柬埔寨,最后侨居法国、加拿大。20世纪80年代后,中国落实华侨政策,由陈梅生小女儿在中国香港出面,侨联帮助讨回“梅康里”,并出资进行简单的清理修缮,随后一直由陈正进行看管维修。 |